【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1945年举国欢腾庆祝抗战胜利‖张华腾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军“密苏里号”军舰上,签署了投降书。中国人民坚持14年的抗日战争最终获得完全胜利。消息传来,举国沸腾,各地以不同形式共庆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军“密苏里号”军舰上,签署了投降书。中国人民坚持14年的抗日战争最终获得完全胜利。消息传来,举国沸腾,各地以不同形式共庆胜利。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穿越抗日战场的历史硝烟,走进江西上饶一家名叫林和顺的民间博物馆,该馆珍藏的200余件“抗战瓷”,以“一致团结”“抗战到底”“杀尽倭寇”“勿忘国耻”“抵制日货”等瓷上标语,刻下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深重烙
一张地图、一封家书、一座丰碑,碳化的焦痕,镌刻的功绩,将血与泪融合的记忆汇进时光长卷,硝烟早已远去,红色地标次第亮起,血火岁月,永不磨灭。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倾力制作的纪录片《六安抗战绘忆》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为背景,全景式呈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芷江,一座因战争闻名、和平而兴的革命英雄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21日,日本侵略者于芷江投降,中华民族迎来了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他刚满19岁。这个自幼父母双亡的穷苦孩子,对于能被选拔进入神秘的敌后武工队,如尖刀一般插入“敌后之敌后”,充满激动和无畏。
伟大抗战精神蕴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四种精神特质,构成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追求复兴的强大动力。历史证明,国防教育若缺乏精神内核,便难以激发深层次认同。唯有将
这张老照片记录的是日本投降后,同盟国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的情景。画面中戴着金丝眼镜的,便是中国法官梅汝璈,他代表四万万同胞参加了著名的东京审判。
阳光照在晶莹的白雪上,哈气成霜。文保小队和摄制组一行人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东北密林中。众人合力掀起厚厚的积雪和枯枝,露出东北抗日联军战士极为简陋的密营遗址,很难想象这里能给战士们提供什么像样的帮助,但即使这样的地方,当年也常遭到日寇烧毁破坏。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
2025年8月,全球范围内关于二战终结80周年的讨论热度持续走高。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最新全球历史意识调查显示,约72%的亚洲受访者能够准确说出日本投降的年份,但仅有不到一半的人能正确区分8月15日和9月3日的历史意义。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和中国抗战胜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华南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建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
辛亥革命后不久,川岛芳子的父亲为了借助日本的力量复辟清王室,就将她作为政治礼物送给了日本浪人川岛浪速作养女,并接受严格的日本军国主义教育。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一百多年来屡遭列强蹂躏的民族第一次取得了反抗外来入侵的完全胜利。80载岁月流转,烽火记忆永不褪色。当我们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凝眸残缺的东北版图,在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用目光抚过抗联战士用过的步枪,再回望杨靖宇
“日本投降矣!”80年前的8月15日,《大公报》头版用超大号的五个铅字,向全国人民宣告这一重大消息。短短五个字,让多少人热泪盈眶。80年后的今天,电影《南京照相馆》引爆观影热潮。网络平台上AI制作的与抗战先烈跨时空对话的视频,也引发了网友强烈的共鸣。时光荏苒,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军“密苏里号”军舰上,签署了投降书。中国人民坚持14年的抗日战争最终获得完全胜利。消息传来,举国沸腾,各地以不同形式共庆胜利。
一个名字,纵使声震寰宇,若未曾浸入其血脉奔涌的故事,终究不过是纸页上冰冷的符号。唯有当你循着时光的裂隙,踏入那名字深处激荡的河流,一个鲜活的生命才如淬火之剑,铮然出鞘,映照于前,直令观者心魂悸动,血液为之灼烫。
黄炎培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人物,也是民盟和民建的创始人之一。在黄炎培身边,围绕着一批有志于“教育救国”的文教界和工商界人士,他们以职业教育为己任,奔走国是,参与政治活动。
80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的记忆在回望中清晰,精神的力量在传承中永恒。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沈阳日报以“铭记·回响”为主题,推出纪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华南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建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
这个暑期,一系列抗战主题电影热映。大屏幕上的帧帧画面“为历史显影”,从不同侧面呈现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令很多观众泪目。当此之时,舆论场上却也出现了一些奇谈怪论,有人对抗战电影极尽抹黑,甚至攻击这是“渲染仇恨”。
“五年多未写长篇,执笔即有畏心;越怕越慌,致失去自信。天气奇暑,又多病痛,非极勉强的把自己机械化了,便没法写下去……我吸烟,喝茶,愣着,擦眼镜,在屋里乱转,着急,出汗,而找不到我所需要的字句。这不是文艺创作,而是由夹棍夹出来的血!”